二是“崇文门、宣武门外”说。除了上述震钧、崇彝的说法外,关于“东富西贵”还有另一种基本类似的说法,主要见于民国时期三位学者的笔记,分别是罗惇曧的《宾退随笔》、夏仁虎的《旧京琐记》和徐珂的《清稗类钞》。
《宾退随笔》载:“都中有‘东富西贵’之谚,盖吏多居正阳门东与崇文门外,恒多华宅;京曹则多居宣武门外也。”
《旧京琐记》卷八载:“旧日,汉官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者皆居外城,多在宣武门外,土著富室则多在崇文门外,故有‘东富西贵’之说。士流题咏率署‘宣南’,以此也。”
《清稗类钞·胥役类》载:“司官欲检一案,每以属书吏,必援例,必检例案。而例案之堆积,高与屋齐,非熟手,末从得一纸。书吏皆世业,窟穴其中,牢不可拔,辄执例以制司官,司官末如之何,乃遂藉以售其奸,而皆得致富。都中有‘东富西贵’之谚,盖若辈多居正阳门东与崇文门外,恒多华宅,司官则居宣武门外者为多也。”
这三本笔记对“东富西贵”的诠释基本是一致的,从地域角度讲都认为是处于外城北部的崇文门外和宣武门外;从人员构成上看,是指商业的管理及经营者和以汉族为主体的官吏;从时代而言都指的是清代。
“东”“西”新释义
由于京城快速地辐射化发展,现在所提到的所谓“东”、“西”说又有了新的释义。
以北京目前的城市格局来讲,如果从地理位置上划分的话,现在的“西部”所指的是石景山区一带,而“东部”则是朝阳区一带。老百姓平时聊天一般会说,“你现在住哪儿呢?”“西边儿。”这就是按照城市的方位来判断东西位置的。如果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话,那么“东”还是指的东城区,“西”指的则是西城区。